——全国、省人大代表,政协委员,民主党派人士及特约检察员视察德宏检察工作侧记
三面青山两畔江,一城绿意半城傣乡。十月的德宏,天朗气清,硕果盈枝。10月27日至31日,受云南省检察院邀请,来自昆明、楚雄、保山、西双版纳、普洱、德宏的29名全国、省人大代表,政协委员,民主党派人士及特约检察员组成的视察组,走进孔雀之乡实地了解德宏州检察机关服务大局、守护民生、保障边疆稳定的生动实践。
5天时间里,视察组深入芒市、瑞丽市、梁河县、陇川县等地,看案件、进园地、走口岸、访企业、听讲解、问实情,聚焦跨境犯罪打击、生态公益保护、文化遗产传承、营商环境优化、未成年人司法保护、基层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,共同感受法治的温度在边陲热土上延伸、扎根。
亲历:在严打跨境与检察护边相融共生中稳固边疆

正午的瑞丽口岸,车流如织。代表委员迎着边境的风,听检察官讲述打击偷渡、走私等跨境违法犯罪的履职实践。
作为中缅边境最大、全省流量最大的国家一类口岸,瑞丽口岸三面与缅甸木姐接壤,特殊的区位决定了其复杂的边境治理问题。
“这里跨境违法犯罪具体有哪些突出特点?检察机关怎样精准打击?”全国人大代表白永康提问。
瑞丽市检察院检察人员现场答道:“偷渡、走私案件多发,我们在严厉打击的同时,实现重大疑难案件提前介入全覆盖,与公安、海关形成工作合力,推动打击向源头治理延伸。”
边境防控一线,视察组一行沿巡逻道察看,听畹町镇法坡一级联防所负责人介绍“人防、物防、技防”三维一体管控的新机制。
“与边境防控力量紧密协作,共同织密织牢边境安全防护网,是我们检察机关维护边境地区长治久安的责任。”检察官说到。
“你们深度融入边境治理,用法治力量守护国门安全,成效看得见、摸得着。”全国政协委员杨方感叹。
笃行:在公益守护与检察担当同频共振中筑牢屏障

国道蜿蜒,花影摇曳。德宏州生物多样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教育基地内,展板上一组组详实的数据图表及互动装置,系统呈现出德宏州检察机关以“专业化监督+恢复性司法+社会化治理”模式守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践历程。
“德宏是‘中国犀鸟谷’,犀鸟的家安全吗?”当看到屏幕上犀鸟实时监测影像时,全国政协委员黄玮关切地问。
“我们通过公益诉讼推动保护区40户居民整体搬迁,恢复植被两千余亩,还带动村民发展生态旅游。”检察人员展示对比影像。
“从‘靠山吃山’到‘护鸟增收’,这就是法治带来的转变!”代表委员们频频点头。

畹町桥畔,江水潺潺。这座横跨中缅的古桥,见证滇缅公路的峥嵘岁月。如今,检察机关“三级联动+跨部门协作”办案机制,让抗战文物因公益保护而焕发新生。依托办案组,联合史志、文旅、林草等部门,通过走访、勘验、研判,形成了多方共治的保护格局。先后办理了雷允飞机制造厂、畹町桥、黑山门战斗、回龙山战斗遗址等一系列公益诉讼案件。
视察组伫立桥头,桥栏斑驳却依旧挺拔。
在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前,视察组鞠躬致敬,聆听那段三千余名南洋华侨机工“远渡重洋、义无反顾”的爱国故事。历史的印记在延续,法治的责任在心中沉淀。
传承:在地域文化与检察履职交相辉映中焕发活力

梁河南甸宣抚司署,傣族“小故宫”木雕栩栩如生,百年风雨未减其辉,静静诉说着滇西土司的历史传奇。视察组仔细聆听着检察官讲述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。
“这座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,曾长期受治理难题困扰。我们以‘公益保护’为抓手,整治安全隐患、完善消防设施并结合民族节庆开展文物保护宣传,形成‘监督+整治+宣传’的共治格局。”检察人员现场介绍。
“检察机关不是简单地就案办案,而是用系统思维让历史‘活’了起来。”全国政协委员熊甜芳感叹。
古老的木柱上,挂着“肃静”“回避”的木牌;新时代的法治实践,让这些文字有了当代的回响。
见证:在主动履职与精准服务互推互促中护航发展
伴随着芬芳馥郁的咖啡香气,视察组走进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。“当前咖啡产业链延伸是否遇到法律难题?”“面对市场竞争,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哪些司法需求?”视察组关心企业法律需求,企业负责人说:“检察官送法上门,让我们经营更有底气。”

不远处的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工地机械轰鸣。该隧道被誉为“地球上最难修建的铁路隧道”。
检察人员介绍,“这是检察工作服务中心大局的重点工程之一。在办理王某某盗窃系列案件中,我们发现犯罪嫌疑人盗窃了大瑞铁路二分部钢铁建材,在依法办理刑事案件的同时释法说理,推动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,帮助项目工程部追回被盗窃财产,保障项目正常施工。我们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,梳理芒市地区重点工程项目施工易发、多发的违法犯罪,结合送法进企业、主题党日等活动,帮助施工企业提高安全意识。”

“这条铁路是德宏人民盼了几十年的‘民生路’。”全国人大代表杨春兰说,“你们守住的,不只是安全生产底线,不只是工程,更是边疆群众的期望!”
共护:在检察力度与司法温度共融共护中迎接新生

德宏州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中心——“犀鸟家园”,像一片温柔的雨林,守护着孩子的心灵。专业的陪伴者在这里倾听心事、定制成长课程、点亮梦想,每一缕空气都弥漫着关爱,每一处细节都蕴藏着包容。
检察人员介绍:“犀鸟家园”自2019年运营以来,已接待参观21万人,先后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创新实践基地、云南省网络普法典型案例特色阵地,建设经验被载入最高人民检察院《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(2020)》,犀鸟家园未检团队先后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、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等国家级、省级、州级近百个奖项。
省人大代表罗芳在模拟法庭门口感叹道:“代入感特别强,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庭的威严和司法的公正。”在她的脑海里,勾勒出了一幅小法官、小检察官、小律师正以不同的诉讼角色开展庭审活动的画面。

在梁河县检察院未成年人关护教育基地,葫芦丝声悠扬。检察人员介绍,“我们聚焦涉案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的核心需求,构建‘检察官法治教育’‘企业技能培训’‘监护人家庭教育’的‘三维联动’帮教模式。帮教过程中将地方葫芦丝特色文化融入艺术培养,已取得切实成效。今年我院办理的一起故意伤害案,通过为期七个月的考察矫治后,涉罪未成年人主动重返校园。”
“这就是法治的温度。”省政协委员张芸回应。
协同:在综治共建与检察护航同向同行中守护安宁

在陇川县,视察组依次察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、矛盾纠纷调处中心、检察服务中心等区域。
“自4月18日综治中心正式入驻,陇川县检察院已依托服务中心接待来访7人次,走访刑事案件被害人家庭5户,启动司法救助调查5件,上下级联合发放救助金3.4万元。”检察人员介绍。
视察组对综治中心下沉情况、纠纷调处情况予以关注。全国人大代表李玲驻足提问:“综治中心在乡镇设点了吗?”
“陇川县已横向整合10个乡镇综治中心,纵向贯通县、乡、村三级网络,让大家可以就近办事。此外还设立了涉外涉侨服务站调处边民纠纷,从而形成跨领域、跨边界治理合力。”工作人员回应。
视察组肯定了陇川县综治中心整合公检法司、信访等多方力量,形成“多中心合一、一站式办理”的实战化格局,对中心结合边境民族地区特点,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、民族团结融合治理等方面的做法点赞,希望检察机关进一步有效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让“最多跑一地”化解矛盾的理念落地见效。
5天行程,视察组一路看、一路问、一路记。他们看到了边境线上的坚守、雨林里的守护,也看到了检察机关担当履职诠释法治信仰。

10月30日下午,在德宏州检察院举行的视察建议反馈座谈会上,代表委员们踊跃发言,肯定了成绩,提出了建议。
云南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、副检察长杨永华表示,视察组每一句肯定,都是前行的动力;每一条建议,都是改进的方向。免费看a片 将进一步健全与社会各界的常态化联络机制,持续聚焦边疆治理实际,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,用司法的力量守护孔雀之乡的安宁与和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