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舍是特定用途的国有资产
是国家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
闲置校舍若管理失序
不仅滋生安全隐患
更会造成国有财产贬损流失
个旧市检察院积极履行监督职责
让闲置校舍“旧貌”焕“新颜”
2024年2月,个旧市检察院在走访中发现,个旧市某农村小学校园总面积3120.88平方米,自2018年撤并后便处于“无人问津”的状态,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未采取修缮、围挡等基础管护措施,陷入闲置困境。本该整洁的校舍满地狼藉:屋顶漏水痕迹斑驳,部分天花板已脱落悬垂;墙角电线裸露在外,村民随意堆放柴火、杂物。这不仅让校舍墙体、地面加速损坏,更存在极大的火灾风险。国有资产在闲置中持续贬损,国家利益的损害状态日复一日延续,整改刻不容缓。
2025年2月21日,个旧市检察院对该线索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。通过无人机航拍、询问行政机关工作人员、现场走访周边群众听取意见等方式,查明该小学校舍长期闲置等相关事实,依法向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,建议切实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,强化统筹和优化利用,有效盘活闲置资产。收到检察建议后,行政机关高度重视,成立专项工作小组,及时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,要求乡镇中心校加强对该闲置校舍日常管理和综合利用,并统筹协调对校舍内部环境进行全面清理。
检察监督不是“检察建议一送了之”,而是同题共答、同向发力的深度协助与责任担当。个旧市检察院深入践行红河州检察机关“三个现场”工作法,将办案现场变为“协同履职工作站”——院领导带队“检力下沉”,多次联合有关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,围绕“改什么、怎么改”反复商议。最终,结合当地中小学劳动实际教育基地资源短缺的实际,多方达成共识:将闲置校舍改造为“学生劳动实践综合基地”,力争打造成为个旧北部地区劳动育才示范点。


2025年5月26日,行政机关书面回复,基地项目已完成设计、方案报批及造价测算,但资金缺口成为最大阻碍。个旧市检察院主动化身“推进者”,紧盯行政机关的履职难点,牵头多方沟通协调,最终帮助乡镇中心校争取到项目建设资金,为整改按下“加速键”。8月28日,“劳动教育实践基地”正式挂牌。
经个旧市检察院实地查看,该小学校舍内堆放的易燃杂物、村民饲养的畜禽已清除完毕,破损的校舍已全面修缮,校舍旁空地1768平方米已完成清理平整、分区填土,划分出种植、展示等功能区。周边15所中小学的4380余名学生可以在这里参与种植实践、手工创作等活动,真正实现了“从资产闲置到教育复用”的价值跃升。斑驳多年的“旧貌”,终于再次焕发育人的“新颜”。